1月29日,还在春节期间,宋寿华放弃了举家团聚的假期,一大早就从家驱车,提前赶回了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的麻峪房村,直接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。宋寿华是北京米乐m6集团所属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。作为北京市刚刚派驻到麻峪房村的第一书记,他有两个没想到:没想到自己被派驻到麻峪房村才20天就迎来了一场硬仗要打,没想到这场战“疫”持续时间这么长。
管控难?借鉴经验完善细节
由于到岗时间不长,对村里工作了解还不够充分,宋寿华最初只是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工作,给他们打打下手。很快,宋寿华就发现,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,麻峪房村在执勤管控方面存在着不足。
“第一书记”就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。一方面,麻峪房村既是通往邻村的必经之路,又能从此抄近道直达延庆,来往人员、车辆较多,人员情况较为复杂。为了有效管控,宋寿华借鉴了自己2003年北京“非典”期间在部队服役时的管控办法,制定了《麻峪房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》和《麻峪房村村口执勤操作细则》;对来往人员进行细分,细化了《麻峪房村人员、车辆出入登记表》,在表格中增加了体温、身份证号码、联系方式等内容;明确执勤工作标准,改进了《防控人员交接制度》等相关制度,使执勤管控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,执勤人员和往来人员间的冲突明显减少了。
另一方面,麻峪房村地处山上接近山顶,气温平时就比山下要低两三度,当时北京先后已经下了三场雪,村口的执勤点又是个风口,执勤人员一会儿就顶不住了。宋寿华看到执勤人员在寒风中露天烤火取暖,心里很不是滋味,就跟北京米乐m6高级技校党总支书记尚晓燕反映了这个问题。学校非常支持村里的防控工作,很快给村里支援了一顶棉帐篷、一架行军床和一个床垫子,执勤人员可以轮换着到帐篷里休息了。按照上级的要求,执勤24小时不能离人。晚上执勤,尤其是过了12点之后,执勤人员都觉得肚子饿想吃口热东西,可夜里家家户户都睡觉了。怎么办?宋寿华自费为执勤人员购买了10箱方便面。吃饱了,休息好了,体力跟上了,执勤人员干劲儿更足了。
吃菜难?自掏腰包采买蔬菜
一天,宋寿华在村里巡视时与保洁阿姨聊天,问阿姨现在封村居家适不适应?有没有什么困难?保洁阿姨说,别的都还好,就是家里囤的菜吃得差不多了,她和老伴儿已经吃了一个礼拜的咸菜和白菜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买菜?
听了保洁阿姨反应的问题,宋寿华赶快又去了解其他村民的情况,得知麻峪房村位于十三陵镇政府往北约12公里,村民主要以经营民宿为生,并不种植粮食蔬菜,平时吃菜,要不就到10公里外的菜市场买菜,要不就等专门卖菜的小贩开车进村里选购。疫情爆发后,村里马上就按照上级要求封村管理,村民居家不外出,外面卖菜的车进不来,村民们普遍遇到了“吃菜难”的问题。
“第一书记”就要为村民办实事服好务。掌握情况后,宋寿华马上着手想办法寻找采购途径。他居住的小区蔬菜超市老板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联系,通过这名老板,宋寿华很快自掏腰包购买到了近700斤新鲜蔬菜。菜是买到了,可不能直接运进村里。宋寿华把蔬菜装上自家的皮卡车,第二天,自己开着皮卡车把新鲜蔬菜拉到村里,由村委会挨家挨户发到56户村民手中,村民们高兴极了。在他的带动下,村干部们、村里的租户、在城里工作的村民子女也都纷纷伸出援手,鸡蛋、调料、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到村里来,村民“吃菜难”的问题很快解决了。
增收难?提前谋划及早行动
麻峪房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民宿经营,每年的春节和夏秋两季是经营旺季。受疫情影响,今年春节村里的“过大年”活动停办了,从1月23日封村一直到现在,村民们分文收入未进。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,随着旅游人群的增多,民宿就逐渐开始升温。可今年的旅游业普遍遭遇重创,在夏秋旺季到来时,村里的民宿是否还能有往年的经营效益?村民今年能否稳收入、甚至增收入?目前还未可知。
“第一书记”就要主动作为。只有将疫情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消于无形,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恢复如初,才是村里战“疫”真正取得胜利。在等待旅游业复苏回暖之际,宋寿华积极配合村两委提早谋划,为村里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,争取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收入问题。麻峪房村积极与镇政府联系,为村里争取山地造林任务。同时积极申请北京市美丽乡村项目,目前项目申请已经通过评审,正式进入公示阶段,下一步,村里马上就要实施道路翻修、污水管线铺建、照明线路搭建等一系列的工程改造,这既会为村里增加部分就业岗位,又会对村里的民宿经营起到促进提升作用。
“我是共产党员,也是第一书记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,我必须做战‘疫’的排头兵,冲锋在前,守土有责。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。我一定尽最大努力,和村里的党员、干部、群众一起,筑牢防止疫情侵入的防线,取得战“疫”的最终胜利。”宋寿华说。
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
2020年4月3日